Search


昨天有一位家長給我留言道:

記得曾和Uncle(羅老師)聊過青少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昨天有一位家長給我留言道:

記得曾和Uncle(羅老師)聊過青少年的蒙氏教育,我一直放在心上,對青少年的素質與人際能力的有效提昇,才有可能讓偏重智育發展的教育成為孩子們可加分的選項,而非苦毒。把書讀好是一種負責的表現,但只訓練孩子讀書,卻沒有生活能力,是害了社會。在蒙氏成長的幼兒,可以在少年及青少年階段繼續發揮嗎?孩子能清楚地認知到自己所學的是寶貴的能力嗎?好想再聊!

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\-

以下是我給予的回覆,謹與大家分享:

是可以的。國外有蒙特梭利小學和中學,其教育理念還是延續著0-6歲的方向來進行的 - 『給予孩子真實的生活經驗』、『回應孩子的發展需求』。

孩子在不同的階段,有著不同的發展需求;的確如果只在分數成績上論輸贏,無疑是扼殺了孩子所有其他領域的發展潛力。在蒙特梭利國小、國中裡面,其教育方針著重在探索世界、走出教室,讓孩子去經驗生活、體驗生命,並且引導孩子把所學習到的應用在真實生活裡面,讓孩子成為一個更能符合當代文化、文明的成熟個體。

教育家杜威曾說:「教育,即生活。」在目前大環境的教育趨勢大都只著重在智育發展下,我想不足的地方,需要靠家庭教育來彌補,孩子的發展才會更全面、更平衡。

畢竟,我們成人都不應該單方面地認為,教育只是學校該做的,是老師該負責的。

孩子本身的品格、素質,在生命中的前六年人格建構期,將會奠定百分之八十的基礎。而日後人際關係、社會性行為的發展,更是以0-6歲孩子與父母的互動經驗為發展依循。在生命的前六年,父母是孩子在人格建構上最重要的影響者,所以在這段期間,正確的家庭教育實在是太重要了。

如果家長在從小給予孩子教育時,能多花點心思在培養孩子生活中待人處世正確的態度上,而非只著重在知識性的學習,我想不單只孩子會越大越成熟懂事,現今社會上的許多問題,也都會因而改善。

多讓孩子關心世界、多讓孩子貢獻社會、多讓孩子走進大自然,多讓孩子探索心靈層面,都是我們成人應該引導孩子的。

所以我想,我們都必須先從自己做起。教育的根本應該從家庭教育開始,從家長開始,不應單靠學校、老師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AMI國際蒙特梭利協會0~3歲、3~6歲認證專業導師,有近20年幼兒教育經驗,在台灣北、中、南等地區舉行過數百場演講、家長講座、及師資訓練課程。多年來在幼兒教育的耕耘獲得許多家長的信賴,面對家長教養煩惱的諮詢,以最親切又專業的態度回覆,其堅定而溫和的文字,總是能療癒每個因為教養而焦躁不安的爸爸媽媽。 著作: 1. 【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】 -榮獲2020年金石堂親子教養書藉年度暢銷榜第一名 -榮獲2020年博客來親子教養書藉年度暢銷榜第二名 2. 【蒙特梭利專家親授: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】
羅寶鴻老師 - "For the Love of the Child."
View all posts